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列表
    正文
器以载道 物以传情
发布时间:2017-4-25    发布作者:admin    

       

 

        我的家乡在河北邯郸彭城,这里是磁州窑的发源地。据《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记忆中,从幼时起我便喜欢将家中传下的碗碟盘杯作为玩具,或雕釉,或画花,温润的釉色和斑斓的颜色让我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岁渐长,我却发现彭城的瓷器日渐式微,已有无数自明清时代开火的老窑洞被废弃,早已不复“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盛况。

        时光荏苒,机缘巧合,我得以进入手工艺行业。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强烈热爱,我希望有机会为磁州窑这一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略尽绵薄之力。因此我深入磁州窑的发源地邯郸彭城,选择清代的老窑洞,拜访当地国家级磁州窑大师,潜心学习磁州窑工艺和装饰特点。伴随着工作和学习,我渐渐察觉出,瓷器虽是工艺,但器以载道,通过器物可以表达人的理念,可以传达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情愫,其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表达。当情感在物与人之间交互时,人与物之间就构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和谐。

        2008年时,我有机会来北大参加MBA课程,或者是冥冥之中的因缘,我走入了乾元国学教室,旁听了一堂讲解唐诗的课程。由于长时间接触器物,其中的典故历史给予我的感动,让我对于古籍古典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苦于古语晦涩,佶屈聱牙,一直不得门径。没想到一次旁听,却给了我一个潜下心来拜师学习的机会。

        国学一年级中,学习了由余敦康先生讲授的《周易》课程,为我坚定了道路。我感悟到器道的根在于国学,在于《周易》,在于佛学。于是在一年的国学基础学习后又进入乾元周易研修班学习。非常荣幸的是,课程由余敦康、李中华、王博老中青三代知名学者为我们授课,他们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余先生开朗健谈,每次上课时我们都不会察觉到他是一位八旬老人,伴随着一个个饶有趣味的事例,让我们见识到了《周易》易理的博大精深。李中华老师则从不拘泥小节,其深厚的学识,让我们从国学的外延得以反观《周易》,让人受益匪浅。王博老师解读《周易》的方式则更接近现代生活,让我们不仅仅将《周易》视作先秦古典,更能切实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非常感谢乾元国学给予我的思想资源,这也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让我能够静下心,去捋清思路,寻找根本的问题,能够沉住气,细心地对一些事情做出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这也促使我的心态变得平和,安定。此外,在国学的熏染下,我也终于寻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感觉到读书是开心喜悦之事。了解了朱良志老师关于美学的思想后,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在儒释道哲学的影响下,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器物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国学、哲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传统文化艺术成为了我努力的动力源泉和人生的目标。

 

        于是我下定决心,在2013年,创立了“器道”品牌,倡导有情器物、欢喜人生的理念。

        2016年底,寄托着我在国学学习当中得到的体悟,器道推出“鸿渐”系列产品,其灵感来自《周易•渐卦》。六个茶碗表面装饰的变化,寓示了人生包括宇宙无时无刻的变化,瞬间即生,瞬间即灭。从出尘的诞生到清奇的成长,到流行的成熟,从无间的明理,到悦影的虚幻,最终到归藏的寂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律。人类与万物都是如此,了知生灭的过程并不是让人消极颓废,而是更应珍惜周遭的一切,在寂灭中孕育新的生机。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正像我想在“鸿渐”中所表达的那样,任何一项事业,它们都是循序渐进的,如同出尘和归藏之间的过程无法省略。渐渐地,无论对国学的热爱,还是对事业的追求,我都会静候云开月明,不停上下求索。

新闻发布时间:2017-4-25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