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列表
    正文
孔子故里游学随感 ——曲阜游学朝圣
发布时间:2013-8-7    发布作者:admin    

 冯世尧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班集体,我们称之为256班。全班同学对我们自己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有着自觉追寻和担当的使命感,这也促成了我们班级一次特殊的旅行;就我个人来说,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旅行都更有文化寻根和精神重塑的意义。

班上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到曲阜,第一次走进孔子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靠近又遥远。或许就我们的年龄而言,这一次集体的拜访来得太迟,但是我们都没有错过,大家用恭敬虔诚的心情去走近这座文化圣城,这一次我们是如此地靠近孔子、孟子。可以说,我们北大乾元国学256班癸巳端午曲阜朝圣游学是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国学之旅。

特别感谢孔子故里的同学李溯、赵磊,给我们这次旅行所提供的关心和支持,在他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下,此次游学活动非常的成功,给我们全班同学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非常感谢他们。

尼山,泗水,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似乎一点都不太有名气,那么的低调和默默无闻。我们一大清早从泗水河畔出发,来到三十几公里外的尼山深处,山峦重叠,碧波荡漾。

一眼展望四方,她依然保留着极其宁静古朴,原始厚重的姿态,仿佛自孔子诞生以来,一直都未曾变化。但她是如此的有灵气,这股灵气滋养和孕育了中华民族一位如此伟大的精神原创者。

  今天,我们虔诚的面对苍苍尼山,悠悠泗水时,依旧能感受到这股跃动的灵气。此时此刻,当我在心底里默念起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论语》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山的另一侧,水的那一端,隐隐约约传来孔子和他弟子浑厚恳切的恂恂教言,如此清澈入耳。这一刻,我们和孔子的距离不是两千五百多年,而是他就在我们不远处,离我们很近很近……这自然而然也让我感叹到《论语·雍也》中所写的,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很有可能和孔子本人有关,很有可能是他面对自己故乡的尼山和泗水时从心底发出的感叹。故乡的山水构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至善、宽厚、快乐、优雅、淳朴,这伟大人格所沉淀的思想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千年正统。

在庄严的尼山孔庙,在茂长学长的带领下,全班同学身着汉服,整齐列队,隆重的举行了祭孔仪式。此刻我们所有的身份都已退去,我们只是学生;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老师,感觉到这种跨越时空的师生关系,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场虔诚的仪式中更能深刻体会到儒家礼乐文化的生动亲和与端庄凝重,与我们整个民族和每个个人都紧密相连。仪式过后,大家都非常专心的在尼山书院听曲阜孔子博物院杨老师讲孔子和儒家文化,尽情地享受着一个读书人的乐趣,更是不愿意脱下这一身久违了的民族传统汉服向尼山说告别。

  离开孔子的出生地,我们来到孔子及其后人曾生活居住以及死后安葬的地方 —— 被联合国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孔庙、 孔府和孔林。 雨下得不小,游客却越来越多,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朝圣参观的心情。整个建筑群落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每一处细节都蕴涵了极为丰富的古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特色。

在杨老师详细地介绍下,我们从明故城开始,一路走过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大成门,来到大成殿、寝殿,这走过的一道道门一座座殿,像是让我们穿梭在一个个朝代,一段段历史之中,感叹我们自己历史的悠长和变化;唯有脚下的路一直没有中断,一直在向前延伸,像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融入在我们的历史和生命中,占据着不变的主导。变化与悠长的历史,不变与深刻的思想,融合在此。

在子贡庐墓处,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从那里开始作为起点而流传至今,遍布华夏;在离曲阜不远的邹城孟庙和孟府,无声的告诉了我们伟大的传承和发展。所到之处,同学们都驻足良久,和先圣对话,也和自己对话。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曲阜《论语》背诵厅,四位同学顺利的通过了背诵《论语》三十条的测试。背诵《论语》作为旅游的一个自愿项目非常有意义。朗朗书声,声声载道。在背诵厅门口的广场上,一直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背诵,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三五成群的学生,也有稚气未脱的儿童,这也算是一道非常亮丽的文化景观吧!

我在这个广场上徘徊了片刻,思索着,这一句句简单质朴的语录式对话文字,不仅仅是在思想方面,同样,更是早早的为我们这个民族在文字记录、文章著作等方面树立了典范,这样一种书写的方式,这样一种文风,依然深刻的影响着今天的汉语世界。读语文不能不读《论语》。下一次还会来背,最好能整章整篇背下来,熟记在心里。

短暂的两天,我们从孔子的生命起点走到他生命的终点,领略了他一生的伟大。激动之余也有不尽人意的感叹,总觉得只是经历这样起点和终点的旅行,实在显得太局促和单薄,无法细细品位他所给我们带来的思想的全部味道。

  总有一种愿望和冲动,想沿着孔子当年的足迹,在今天也来一次 “ 周游列国 ” 的旅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整整走了十四年,六旬高龄还在自我流浪,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可能出发?会在什么样的年龄出发?又能走多长的时间呢?老子的向西云游给我们留下了《道德经》;孔子的周游列国,给我们留下了《论语》,司马迁的长途跋涉,给我们留下了《史记》,思想的迸发和智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和艰苦的长途旅行有关。

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也能有这样的旅行,当然还是特别希望和北大乾元国学256班的同学一起再出发!                                                        

 

新闻发布时间:2013-8-7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