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列表
    正文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遇见乾元
发布时间:2017-5-8    发布作者:admin    

       

        作为乾元国学35期班最小的学生,一个“九零后”,我很荣幸有机会能在《乾元国学通讯》上谈一谈自己关于国学的所思所想。身边很多同龄人曾问我,为什么要去学习国学而不去做点别的事情?实话讲,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是诧异的。因为在我的认知中,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体文化。就像李中华教授讲的:“国学是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乎民性的多元一体的文化。”试问,身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又何谈做人做事、修身立命?

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历程中,关于国学文化的普及可以说是缺失的,这也让我深感遗憾。在应试教育面前,“语文”只是背诵诗词文章以应付默写,又或是模板式地体悟作者感情来应付阅读。高中后我选择了赴美留学,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看看世界的广阔。但相信每一个经历过“cultureshock(文化冲击)”的人都会开始对自己安身立命的信仰产生怀疑。今时今日,很多人都在思考什么是幸福,如何能得到幸福,对我而言,学习国学也是到达幸福的途径之一,如何看待周围的社会,如何正心修身,都能从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找到答案。

有句话叫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美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非常崇拜,绝大部分人也是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行事做人,所以西方社会的成熟和谐其实与其背后深深根植于人心的文化力量密不可分。近到日韩,拥有着如此小的国土却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软实力,他们对于古老文明的传承或许比当今的中国要好得多。去过日韩的人一定知道,这两个国家所拥有的关于“礼”的传统和思想,其实都是自华夏文明而来,但时至今日,作为“礼仪之邦”,这些东西却仿佛已经被我们丢弃了。我常常思考为何如今的中国人这样不自信?对自己的文化不信任?举个例子,当我向同龄人说道“国学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怎么行”这样的话时,他们大多表现不相信不认可,可当我进而说出“你们看日本韩国对于国学的传承要比我们好得多了,你们认为人家知礼节懂进退的那些地方,其实都是从国学中来的”时,他们便点点头似乎对于国学的作用多了一两分的认识。所以,学习国学也是我自己寻找答案的一个过程。

此外,之所以国学成为我人生的必修项,也是因为从小受到的环境影响,让我很早就见识到了国学的魅力。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医,当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在她的要求下背诵国学经典,诸如《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等。这也是我时至今日都感到庆幸的地方,从小对国学的耳濡目染,让我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国学在我灵魂的丰满与充盈上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虽然长大后对于小时背诵的经典已不能全然记住,但经典浸润到生命中的那种感觉,那种做事情时“有理可依”的力量,是我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现在有句流行语叫做“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深以为然。小时候我只能背诵但不并能深刻知晓国学经典的文义,一方面是因为年龄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在应试教育下拼成绩拼名次不再有时间深入学习。仰慕国学也接触过国学却不能深刻地亲近她理解她,一直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就好比初恋总是青涩的,短暂甜蜜过后匆匆在人生舞台谢幕而再也无迹可寻。一转眼已大学毕业,人生的基础教育生涯算是结束了,但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我的内心始终想弥补当年的遗憾。幸运地是,我父亲知道北大有国学班可以学习,特别推荐我来上课。如此,我便终于一尝夙愿。

35期小班已经上了四次课,李中华教授的《国学与现代文明》使我们放眼全球,置身现代格局去看待国学;胡军教授的《哲学概论》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理性;楼宇烈教授的《国学概论》铺开了国学地图,为我们架好了学习构架;张学智教授带我们精读《大学》开启儒家经典学习;王博教授、王鑫教授精讲《周易》,带我们探索人生变与不变的真义。2017年我们正式的开始了精读经典的学习,更加深入地去探索经典奥义。因此在这里,主要写了一些关于国学的看法与思考,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期望。学习的体悟还在沉淀当中,希望经过一年的深入学习,我能够真正了解国学,揭开神秘的面纱去真实地认识她。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抽得出时间的早晨,我都会将《大学》从头到尾诵读一遍,次次都有温故知新,神清气爽之感。朱子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果然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诸前辈、师兄师姐们共勉。

 

 

新闻发布时间:2017-5-8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