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列表
    正文
既以为人 慎终如始
发布时间:2016-8-23    发布作者:admin    

         

 

          

     乾元国学的宗旨里面有一句“返本开新”,所谓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您与国学的缘起又是怎样的呢?

我年轻时,从高中一直到大学,对传统文化,包括对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就很感兴趣,觉得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去细细体味和思考,所以当时除了教科书上涉及到的内容外,自己也在课外阅读了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囫囵吞枣不甚了了。后来工作了,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可以有一个正规的地方,进行一下系统学习,我首先想到了北大,因为人文社科众所周知北大最强,也曾托人打听过,但也并没得出个所以然,算是求学无门。后来恰巧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内容很是吸引我,有深度,我看到是咱们乾元国学的公号发出来的,上面留着电话,就这样按图索骥到这里来了。其实现在各类总裁班、研修班也很多,个人觉得这些班可能倒是不一定认真上学,目的还是为了名利场中的事情,混一下圈子,认识一些人脉什么的,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毕竟我本来就是做投资的,算是名利场中人,长时间身处这样的环境,就想有一个脱离名利的地方,单纯的好好学习一下,后来我也收到了你们给我邮寄的资料,我仔细看过以后,觉得咱们这里是正宗的,是符合我的初衷的,于是我就参加了。

那么您在乾元国学教室经过一年系统性学习之后,对国学又有了什么样的新的认识?

跟过去在认识上的不同还是有的,现在学的东西,甚至包括我们还没学习到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过去的学生生涯中,都是有过一些接触的。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课程中,经史子集这些传统的经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涉及,但是与现在最大的不同的是,过去我们学习的方向可能更多的是疏通文字、明白义理,了解这句话的意思,甚至包括古汉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倒装句式等等,现在学习的重点则是文字背后的道理,对其中的思想形成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这些经典都有了一种新的,关乎到我们思想乃至生命的认识。当然,文字的疏通也很重要,毕竟文字如果没有疏通,我们也没办法了解文意,但是现在学习的侧重点是背后的思想和道理,甚至上升到思考的方式和方法。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差别。

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作为我们中国文化最为根本和根源性的典籍能够流传几千年,其中的生命力和魂究竟在什么地方?对我个人而言,以前看和现在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这应该是人生历练的原因,等到了一定年龄,有过一些经历之后,才可能对经典教给我们的道理产生共鸣,没有这些生活的经历或许就无法理解,甚至会忽略。说一个具体的例子,学《论语》,讲到“问孝”的时候,过去我读书也读到过,但是那个时候不理解《论语》中为什么这样去阐述关于“问孝”的问题,问孝有几段,孝的层次也有高有低,从“无违”到“父母唯其疾之忧”再到 “色难”,张学智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对父母孝顺,要尽量做到面对父母的时候,能够“有愉色,有婉容”,“色难”最难做到。后来我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想到我自己的父母,不得不感慨确实是这个样子,当我们面对最亲近的人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没有耐心,对父母就会经常的发火。就我个人对父母也就是局限在让他们好吃好穿,不缺钱花,让他们有好的物质生活。其实“色难”本意是说要与父母有精神层面的沟通,从内心深处对他们有体谅,有时间的陪伴,要做到“色难”这个高度,确实是不容易的。

 

 

《论语•里仁》里面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做了什么事情不一定对,你可以委婉的去劝解他,如果不听你的意见,也就算了,但是作为子女仍要保持恭谨的心。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父母的时代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他们看待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式跟我们也不一样,有的时候是有偏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强行的去改变她,因为这么做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快乐,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伤筋动骨的,那就随她好了。比如说在成都有很多人给老年人推销保健品,这个事情可能全国各地都有,给老年人送一些礼品,吸引他们去,比如免费的大米或者罐装水什么的,前阵子有个名堂,叫做什么给人体 “充电”,找到了我母亲,让她去“充电”,说“充电”之后什么病都能治,高血压、糖尿病都能治,我母亲每天都起大早去“充电”。我看她对这件事情这么深信不疑,起早贪黑点灯熬油的,就打算规劝她一下,毕竟老年人在外走动作为子女也是有些不放心的,所以我就跟她谈了一谈,我的观点是如果这个东西真的有传说的这么好,为什么华西医院各个医院都不用?我本来是想跟她说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母亲去“充电”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她信,第二是因为我父亲去世早,她也寂寞,而那正是同龄人会集的地方,比较热闹。所以后来我想,虽然不一定真的有什么益处,但只要没有坏处就好,如果我强行不让她去,或许就让她不开心了。所以最后我就跟我母亲说,只要她觉得高兴,每天去“充”都可以的。正如有篇文章讲到的那样:我们只会在某个无法理解父母的瞬间,在那些“你怎么这个都不懂?”“这么假你也相信?”“怎么教了几篇还是不会?”的我们不耐烦的瞬间,父母开始变老了,他们昨天还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睿智矫健的中年人,怎么今天就笨拙愚昧地步入老年了呢……拥有陪伴的父母是慢慢变老的,而缺少陪伴的父母是瞬间变老的。

以前我听老师说,当浸润到了国学的经典之中,能够体味其中的道理,会让人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现在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经典中的很多文字虽然不长,有的难懂,有的简单,但是细琢磨起来,确实会变化人的气质,让人宽容许多。

国学内容丰富,历史绵长,您对哪部分内容或者人物比较感兴趣?用力最深,心得最多?

对我来说儒道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儒家。就我个人理解,儒家思想所含甚广,境界极高,入手却平实简易,既宏大又切进生活。要达到儒家所勾画的最高的高度是很难的,但是入手容易。儒家之学其实就是君子之学,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君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无论为人做事,都有一些参照。比如《论语》中就刻画了很多关于君子的形象,也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德风”、“君子坦荡荡”、“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损者三乐,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等等,这都是从个人修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方面来说的,也基本上概括了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等关系的相处方法,这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稍加留意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从个人的修身,乃至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理想当中的君子人格,儒家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其次,儒家思想在如何正确处理“义”、“利”之间的关系上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是做投资的,如何正确的面对和处理“利”尤为重要。在儒家的学说中,“义利之辨”是个很重要的命题,作为一个商人,如何对待“义”和“利”的关系,是谁也不能绕开的问题,如何来看待“义”和“利”,如何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论有什么样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会自然而然的贯彻到具体的行为当中。说个不为外人道的小细节,我的微信名有过几次变化,最早的时候取了个很仙风道骨的名字叫“一钩淡月天如洗”,在那个时候实际上我个人的生活远远没有这个名字听起来这么恬淡疏朗,还是有很多繁杂的事情,起这个名字实际上代表了我想追求的一个状态。后来我的名字就变了,干脆直面现实,叫“不容易”,听起来越来越朴实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又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君子不尽利”,这表达了我对自己的期许,把“利”的问题看明白了,对于一个商人而言,心情和人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利”看得太重,得失心太重,随时患得患失,就会让人随时处于一种不安之中,当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那么很多的烦恼也就不再是烦恼了。

举个我的例子吧,公司在处理与分包商、供货商,甚至与工程当地的老百姓的关系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让利”、“不尽利”的原则,《诗经•小雅•大田》里面有一句话,我当时读到的时候,让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很厚道的,让我非常有触动,是说“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就是说过去的厚道人家在收割的时候,就故意不会把粮食收割干净,这里留一束,那里剩一堆,让这些家境贫困的人可以去拾取,以避免饥寒,这是几千年前的文字,让我感觉到了一种穿越时光的温暖,真的是让我思考“利益最大化”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正确。我与我们的具体管理人员讲,在利润上,我们是要让的,无论是对分包商也好,供货商也好,一定要让他们有足够的利润,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好管理,并且不会出现矛盾。俗话说货比三家,如果我们在招标的时候,根据价格来选择了一个最低的,我觉得这其中是会隐藏风险的,因为逐利是人的天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人家带上人带上粮来给你做事,最后怎么可能不但赚不到钱还要倒贴给你呢?想想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价格的选择上,我更倾向于适中,只有适中才会让人有利可图,有理可依,他赚了钱,事情自然就干的好,心情也就好了,当我们心情都很好,做事情就会顺利许多。

我是学法律出身的,曾经我喜欢一板一眼,一切按照规矩来,按照规定来,丁是丁卯是卯,以前无法理解,我打你门前修条路过去给你带来了方便,占了你的地方只该赔你500你凭啥要700呢?现在我可以理解了,我们老百姓,或许几代人才会有这样一个机会,你要占我的地方,心中总是有一个预期的,多多少少是要讲点利益的,作为工程方,现在我的观点是,只要不过分,没有达到敲诈的程度,我都可以满足对方的要求。按照这种方式处理下去之后,我发现我的工作顺畅了不少,我常常想,从供应商、分包商、到老百姓,实际上构成了一条食物链,都有自己的诉求,如果我们想最大限度的多吃,让别人最大限度的少吃,那么一定会矛盾重重甚至剑拔弩张,结果是谁都吃不好。

这是小到具体的事情,其实大到公司制定战略的时候也是这样。当公司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和高度的时候,就应该把“义”放到前面,“利”放在后面了。正如马云所说的那样“以我今天的财富,再追求钱就是跟猪没区别了”。《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还有句话是“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当你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定要把义放在利的前面。当然才起步的时候,追求利也无可厚非,因为这关乎生存。但是现在已经完成积累了,财务自由了,这时候就要关注义,也就是社会责任了。再举个倒子吧,我知道有一个城市,本来火车站门口有一个很漂亮的广场,后来因为种种的原因,在行政属意下,就被做了商业开发,导致本来连接火车站的宽敞地方变成了地下通道,行人来往多出了许多不便,导致百姓骂声一片,我觉得这就是过于看重了利,而忽视了义,没有考虑到民众的需求,而只关注了通过商业开发可以获得利益。我觉得当今,很多地方问题的产生,实际上就是“重利轻义”的原因,如果把“利”作为评判成功与否的刚性标准,你钱多你就成功,那未免也太过简单粗暴,那就有可能为了钱,啥事情都能干出来,当我们没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实用主义精神,比如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当时提出有道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物质成就,也缺乏激励机制和创造力,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利需要用义来规范,作为导向,形成社会风气,使“义”成为“利”的底线,不然物质的丰富更让人欲壑难填,假烟假酒假奶粉,各种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就难以杜绝。

儒家思想中,关于利义问题的内容很多,也很透彻,我觉得这是能从儒家获得的重要的思想资源,一定要明白“生财有大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些道理。

对儒家思想有正确的认识,就必需澄清一些误解。我认为现在很多人实际上对儒家是存在误解的,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比如说“中庸”这个词,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是和稀泥,或者骑墙派,实际上中庸是要我们恰当的讲原则,陪养我们刚毅的精神。我觉得儒家培养一个人的君子人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刚毅的精神,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品质。但是真正的儒家,都是有刚毅的,比如文天祥、黄宗羲、顾炎武等等,儒家的经典中也有很多这种刚毅精神的,我还记得上《中庸》精读的时候,有一段话被杨立华老师形容为“儒家最强音”,随时念诵可以“避邪”,可以免除恐惧,就是那句“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记得杨老师对这句话非常推崇,刚开始不觉得,后来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一种刚毅感,好像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油然而生。总之,儒家要塑造的人格,极高,但是要入手,也极平实。

道家的思想对于像我这样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还是很有启发的,我曾经看过白岩松的一本书,其中对道家是极为推崇的,因为这个年龄段里,事业正是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候一定要读一下《道德经》,以减少一些自己的奔竞之心,有的时候需要停下脚步,歇一歇,思考一下。就好像《道德经》中所说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些文字细细揣摩,都是有很深刻的智慧的。我常常跟我的朋友说,在这个时候对我们的人生还是要做一点儿减法,用道家的这种思想,消减一下我们的奔竞之心。因为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永远向上,高歌猛进,就好像暴雨没办法持续一天一夜一样,踮着脚尖高是高了,但是不能长久,跨步而行快是快了,时间长了也会肌肉劳损,一意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可能是要吃亏的。我常常跟我的夫人开玩笑,当我做一些主业之外的小事情,不顺利,甚至亏一点,生活中有一些小的不如意,我心里面反而觉得踏实,有赢有亏才是常道嘛,如果所有的事情一直都高歌猛进,我心里面反而会犯嘀咕,会打鼓。会不会暗藏了什么危机。人到中年之后,如果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就会非常的着急,这个时候读读《道德经》,我觉得有助于自己的心态平和,就会显得更加有虚怀,有弹性。

既然儒道两家都说了,佛教就也说两句,算是补个齐,但是因为我对佛教了解得并不多,所以也说不出什么,只能说心存敬畏之心吧,这是我的态度。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各家各派都是有道理的,只是看我们存在于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样的状态之下,我最近看墨家和荀子,也很打动我,尤其是墨家,我觉得太大公无私了,真是理想主义者,放在当下就是共产主义理想。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丰富之后,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帮助,有何具体的作用?您如何看待国学运用于管理和企业文化?

其实上面我也说了一些,这里再做点儿补充,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道德经》给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我有两句话写在我办公室,作为我从事管理的座右铭,都是出自于《道德经》,一句是“既以为人”,也就是如何做人,另一句是“慎终如始”,也就是如何做事。我觉得《道德经》中有几段话,对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很好理解,也就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入手的,也就是说让我们不要眼高手低,动不动就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干。再比如《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里面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直到后来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是觉得从事一件事情越久,那么琐屑的事情就越多,所以大家做事的时候都能够做到善始,但是善终难,也就是所谓的虎头不难蛇尾常见。我是做工程的,“慎终如始”尤为重要,经过这么久的经验,我发现工作中的事故往往是出现在工程的后半段,临近收尾的时候,已经麻痹了,放松了警惕,就容易产生问题,这就是没有做到慎终如始。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讲话中也提到一句大意相同的话,引自《诗经》,大意相差仿佛,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按照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不忘初心”。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所以能坚持一以贯之,能做到不忘初心,我觉得不论是对我们做企业的还是其他行业,这点都很重要。我也经常开玩笑,我觉得这个话应该送给我们的国足,因为中国足球往往是最后三分钟让人感受大起大落,应该给足协送这么一块儿匾。我在工作中常常跟我们的同事和员工讲以上两点,大事从小事做起,而且要一以贯之,不能放松,这是做事。

从做人的角度来说,《道德经》这样讲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也就是说要尽量的去帮助别人,才会让自己更丰富,尽量的去给予别人,自己反而会获得更多。我觉得做企业要尽量这么想,也就是要尽量去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的员工,以及所有打交道的人。有了“既以为人”这样一个指导原则,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情也会越做越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看有多少人愿意跟你分享你的成功,取得了成就,看有多少人为你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这样的人越多,那么你就越成功。如果什么东西都只关心自己,那么面对你的成功人家更多的就是羡慕嫉妒恨了。我跟很多人讲过这两句话,导致现在很多人找我谈事情的时候,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李,我们谈下既以为人的事啊?”利看开了,心态就平和了,烦恼就自然少了。

我们有儒商、道商的说法,您认为国学中的思想资源,是否与企业家精神有契合之处?

我觉得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下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就我个人而言,我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中,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而关于诚信的问题,在我们的经典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比如《论语》中就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还有比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等,我觉得这是儒家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相契合的一点。

此外,儒家也讲成人成己,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企业家精神当中也应该有这种成人成己的精神,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就是“双赢”的精神,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样的论述也很丰富。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要说说胸怀,当一家公司非常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那么这家公司就不再是自己的公司了,而是公众的,要有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

此外,企业家精神也要有对创新的不断追求,很多人认为儒家是古板的,老旧的,是墨守成规的,我觉得这是偏见,相反我认为儒家是最讲究学习、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首先讲到的就是“学而时习之”嘛,儒家不是拘泥的,即便要遵守礼,也是“礼,时为大”的,要符合时代为大,要有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不拘泥于形势。就好像《儒行》里面,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答:“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孔子的意思实际上是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懂得权变,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但其心一也。

 

 

您马上就要进入二年级的学习了,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与我们的学员分享?

我觉得每个人的程度不同,知识结构也不一样,文科理科就不一样,如果说我能提供一点儿不成熟的建议的话,那就是不要着急,要慢慢来,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肯定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不是一堂课,一个人,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的,学习毕竟是有一个次第的,一步步来,等慢慢进入,拥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把握的时候,感悟也就出现了。

此外,既然我是来学习的,哪怕我是想通了一个道理,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价值有收获的,我们不能指望着这成为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儒家乃至国学,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但是这绝对是有意义的。或者无法告诉你具体如何做,但起码可以告诉你如何来思考,告诉我们一个方法,一个方向。

通过学习要能安顿好自己的欲望。当然,人要能把欲望看穿,真的不容易,每个人都有欲望,有好的,有不好的,有能实现的,有不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欲望,我觉得孔子说“四十不惑”,实际上就是在说不惑于“欲”,在面临欲望的时候,能够不迷惑,在四十岁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个事情想明白,人生就会变的更加丰满。

新闻发布时间:2016-8-23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