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甘肃游学的通知,我急急打开地图,在密密麻麻的地名中,费力地找寻着这两个陌生的地点: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和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
10月16日,我们一行人辗转来到麦积山脚下的植物园内。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甘肃竟然有这样的绝美之地,心中不禁暗自庆幸。整个植物园占地5500亩,青松似海,奇树繁茂,对面的麦积山因终日云雾缭绕,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顿时神清气爽,不知觉间,俗世和烦念都已在千里之外。
清晨,被鸟鸣声从睡梦中叫醒,薄雾一点点地在林间弥漫开来,树荫掩映处溪水潺潺。远望麦积山,如同丰收年节的巨大麦堆,在烟雨薄雾中隐约可见。佛祖依山而立,山即是佛,佛也是山。走到陡直冲天的悬壁前,人立刻变得非常渺小,如同是匍匐在佛祖脚下的芸芸朝拜者。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窟,有着“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的美誉,更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这里的佛像造像特征鲜明各异,北魏时期的秀骨清像,北周的浑源敦厚,隋代开始的写实饱满,到唐代的大耳下垂,体态也更加丰腴。每一尊佛像、每一处壁画,都裹挟着历史的真实和疼痛,迎面扑来。
这里曾和很多名人结下过不解之缘。杜甫,这个从小生活优渥的富二代,为避乱曾流离至天水,就住在麦积山石窟脚下的一处佛寺中,早没有了当年得志时的意气风发。凄风冷雨的夜里,哆哆嗦嗦地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杂诗《山寺》: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不知他胆战心惊地登上危阁之时,除了担心木梯的牢固程度,是否想到多年宦海浮沉中的惊心险恶。登高易跌重,高处寒,高处难,高处更险。云梯上逼仄的空间,不正像他苦熬在仕途上的凶险之路?狭窄的平台,又能容得下几人自在转身?这时,绝没有闲庭信步的悠然自在,也没有平坦处可走,人生的选择只有两个:或上,或下。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何等的残酷和无奈,角落里都潜藏着杀机重重。
提到天水市和麦积山石窟,都离不开一个著名学者的名字——冯国瑞先生。他190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县石莲谷,成长于风雨飘摇的年代。清华毕业后,被梁启超先生赞为“奇才、美才”,举荐给时任甘肃省长。冯先生半生漂泊各地任教,却始终记挂着故乡的山水。1941年,他约好友6人途步进麦积山考察,条件恶劣,艰险不断。这是麦积山石窟开窟1500多年来第一次由专业知识分子对石窟文物进行的科学考察。
后来,冯国瑞先生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出《麦积山石窟志》,第一次把麦积山石窟推向了众人的视野,也迎来了世界的掌声。后来其对麦积山石窟的系统考证以及对永靖炳灵寺石窟的发掘勘察等,均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1937年,冯国瑞先生力劝邵力子先生把5万余册珍贵藏书捐赠给天水,并于炮火战乱中亲自护送藏书抵达。这位别号“麦积山樵”的陇上文宗,把自己对家乡的炽爱,全部寄付于考古勘察和文化建设中,流淌在他高雅顿挫的格律里,纵横在骨韵结合的妙笔下,为世代人所铭记。
1961年,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病榻上的冯国瑞先生得知后,欣喜不已,说道:“夙愿已偿,甘心暝目!”在场的人听罢,无不落泪。
诗圣杜甫的杂诗、自冯国瑞先生开始至今的考古研究,连同邵力子先生的5万余册藏书等等,汇集成鲜活厚重的文化基因,根植在天水人的血液里,跳动在每个人的脉搏中。让天水的世代子孙,无论是田间耕者,还是街边商贩,行走在路上,都平添了几分文气和自豪。
追寻着当年冯国瑞先生的脚步,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炳灵寺石窟。该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52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山脉层叠,丹霞地貌秀美。大寺沟两侧危峰对峙,形如刀削斧刻,颇有“万笏朝天”的壮观气势。
特窟169堪称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之笔。现存造像76尊,壁画近100平方米,离地40米,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想要一睹风采,对体力和意志都是双重考验。木栈道几乎呈90度直角,每级台阶下仿佛都是不见底的深渊,只消瞄上一眼,立马双膝发软,天晕地转。刚迈出几步,我就想放弃,又觉得在那极高处,有着说不出的诱惑在远远地召唤着。
十月的甘肃游学之旅,最有幸也最难忘的是结识了数位令人尊敬的专家、学者和当地的考古研究人员。此次带队导师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李崇峰教授。他曾在敦煌工作八年,初去时居住环境极为简陋,日用品匮乏,连饮用水都要长距离运输。后来被德国、意大利等国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以眼观世界的格局聚焦于佛教考古和佛教艺术研究。
李崇峰教授儒雅博识,为人低调谦和,我们都备加珍惜和李教授相处的时光。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吃饭间歇,随时随地向李教授请教各种问题,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甚至晚饭后,大家都舍不得回房间休息,在酒店大厅摆上长长的茶台,上下千年佛教造像的艺术变化,听李教授娓娓道来。
初识麦积山石窟考古室主任夏朗云老师,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肤色与当地人毫无差异。他习惯吃当地的酸汤浆水面,三十多年工作在天水,考古研究的心志从不曾被岁月消磨,反而愈加浓烈。还有在炳灵寺石窟结识的研究所董主任,标准的氧气美女,清秀优雅,常年工作在偏远的炳灵寺石窟,完全顾不上家人,却潜心学习,在听李崇峰教授讲解的时候,她一直在不停地认真记录。我远远看过去,觉得她美得如此脱俗而且从容。
他们都是文化的守望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护守着一方净土。
此刻,我的思绪又慢慢地飘回到在麦积山石窟的那个中午,李崇峰教授和夏朗云老师正站在佛前论道,两人谈得忘我,我们在一旁听得酣畅淋漓。连太阳都按捺不住好奇,费力地拨开重重云雾,跑过来偷听。
顿时,阳光从云缝中倾泻而下,有如佛祖宽厚温暖的手,跃上树梢,掠过山谷,拂去人们心头的畏惧和无助,抚摸过的世界如此明亮清净。
感谢北大乾元的甘肃游学之旅,期待着下一站的精彩!
新闻发布时间:2018-3-5
返回顶部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