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北京大学在国学培训的基础上开始西学培训,载体是“乾元西学教室”。西学培训旨在系统、客观传授西学体系、学说及其价值,为东西方文明对话搭建交流平台。目前,北大西学培训品牌、品质和品位也和国学培训一样,已成为全国人文教育的“学中翘楚“。
动因:助力中国融入世界
西学在刚引进时亦称 “ 新学 ” ,与“中学”相对,与当下的“国学热”相比,应与国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北大西学培训的动因是社会之亟需,此举凸显北大关注社会的老传统。
由大变强:要与国际接轨
发展必须融入世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综合国力增强,开始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迈步。从经济层面说,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外贸总额提升至世界第三位。加入世贸后,贸易结构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合作。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纳入世界大格局,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从政治层面说,中国在世界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逐步加大。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作为紧跟时代步伐的北大高端培训,助力中国与国际接轨义不容辞。
“走出去”需要国际型人才。进入21世纪后,国内企业界个显著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走出去”。他们有的要在全球L-市融资,有的要将产品销往全球.而在走出去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国际化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市场,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是人才,是具有国际视野、东西方知识兼备的国际型人才。国际型人才需要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这就要加强对人才的西学培训,使国内人才迅速成长为国际型人才。北大继续教育的西学培训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最好阵地。有西学教室学员表示,”学西学,只有到北大才放心,只有在北大参加西学培训才能学得更系统和权威”。显然,北大开展西学培训是应发展之需应社会之需。
和谐文化:需引西学补充
不同文明之间的借鉴融合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费孝通先生在讲述人类不同文明之、司关系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北大已经开办国学班传承和谐理念,再办西学班正是传承和谐文化的实践。
国学普世价值重在兼容。国学的核心理念是“和”,和而不同,和而生新。和谐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其本身要求博采众长。这一点使得国学内涵博大精深,胸怀犹如大海。国学复兴就是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只有对西方文化精髓引进、吸收和消化,最终将其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使国学不断充实发展,正所谓要“吐故纳新”。“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发展方向。北大创办西学培训,其行动本身,体现的既是和谐文化精神,也是对和谐文化的最好践行。国学大师汤一介在《国学与二十一世纪》中说:“二十一世纪弘扬国学,一要粘牢根基,二要吸收先进文化。”
西学自身价值值得借鉴。西学也是全人类文明成果。哲学系教授说,西学并不是一个学术分科,它涵盖了古希腊以来欧洲及美洲大陆国家不断发展完善的哲学、政治、 经济、 法律、 美学、 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等。特别是欧洲大陆从古希腊开始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 缜密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及影响是巨大、 宽广和深远的。 西学和国学一样, 也是人类文明的灿烂瑰宝,中国走向世界不能只吃老本不创新。北大哲学系教授提醒国人: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愿不愿意,西学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领域。西方思想和知识已涉猎到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共和国、宪法、市场经济、民主、马克思主义、大学等,小到广场、握手、白色婚纱,无论是生活内在层面还是外部环境,西学已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2005年国学培训开始后,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甚至是国学班学员都认为北大应该举办西学班,开发北大中西学兼备的优势资源,为中国发展培训国际型人才。这就是开办西学培训的动因。
条件:坚实根底奠定独特地位
北大西学培训的宗旨是 “ 领会天下大事本质, 探求西方文明源流 ” 。北大西学培训凭借坚实根底,很快奠定了在全国的独特领先地位。
传统:北大西学是旗帜
西学前辈奠定了北大坚实、雄厚的西学根底。具有百年历史的北大哲学系,中西两学都是强项,在全国始终是两面旗帜。自新文化运动始,北大学者首开现代中国西学研究。北大三任著名校长严复、蔡元培和胡适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师,张颐、汤用彤、张申府、金岳霖、 宗白华、 贺麟、 陈康等大师在西学研究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他们共同开创了中国西学研究的现代辉煌,奠基了北大西学的坚实、雄厚根底,确立了北大西学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传播马克思主义1917年1月,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李大钊被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1920年7月改任教授)。他们除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史学概论等课外,还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又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积极筹建中国共产党。
开启学术自由新风尚:提倡学术自由,破除偶像和对中国传统意识与观念重新评估。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发文“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是一种新态度,”陈独秀、李大钊也有同样见解。陈独秀把宗教所尊崇的神佛仙鬼,都称作“无用的骗人的偶像”,李大钊断言:如果不去掉偶像崇拜,必会打倒偶像又重塑偶像。
五四以后北大对西学研究和传播的影响处于领先地位。五四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毛泽东语)的一个结果。五四运动以后,北大率先扛起西学研究和传播的大旗。
改进教学和革新教材:随着新文化兴起,北大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1915年增设生物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课程。1916年又增设人类学、人种学、美学、言语学、印度哲学等课程。1918年,在本科哲学门研究所和哲学会组织下,举办“最近欧美哲学”、“近世心理学史”讲演,并首创”儿童心理学”研究。1919年增设西洋近代哲学和西洋现代哲学课程。这些新课程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首次使学习、研究由中国古代延伸到外国与现代。
东西文化论争: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东西文化论争成为一个突出课题。这一论争的双方都在北大。一方面,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批判,使很多人把目光由国内转向国外;另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一些人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期间胡适推崇实用主义方法,把实用主义方法引进中国哲学史课堂和教材,又请他的老师约翰,杜威到北大讲学。著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也来北大讲学。此两位教授都认为,中国人既要保持自己的道德特质和人道主义生活方式,也要吸收西方科学和技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应该在
更高层次上融合。杜威甚至提出要建立一种融合东西方哲学特点的世界哲学。
导师:大师云集造诣高深
广纳一流贤才。西学培训以历史悠久、学养深厚、水平一流的北大哲学系为依托,广纳全国顶尖一流人才,如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等,涉及政治、宗教、哲学、历史、美学、伦理、经济、法律、音乐、美术、建筑、电影等多个学科的一流专家学者,全面代表了全国西学研究与培训的最高水平。西学培训也和国学培训一样从创办开始就以学养深厚、师资一流占领西学高端培训的制高点。
多为一线学者。为西学培训任课的导师均为所在领域的一流一线学者,对所讲述的课程不仅有专业、严谨、厚实的学术功底,而且有多年的授课经验。
品质:高质量教学引起社会中坚关注
课程:全新、系统、纯正
2006年8月,北大“乾元西学教室”一开办,即受到社会各界中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因为北大西学导师讲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课程设置贯通历史与当下,融汇抽象与具象。
课程内容共分十个模块:古希腊文化及其民主制度,主要讲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历史与环境、古希腊哲学、古希腊科学、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度与西方民主;基督教、宗教改革与新教文化,主要讲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之——基督教、基督教的历史与教义、宗教改革与基督教分裂、新教与现代资本主义、基督教诸派与政治经济文化的比较分析;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与现代性,主要讲现代西方的序幕——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原则与概念、启蒙运动中的各种思潮、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启蒙及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罗马法、英美法与大陆法,主要讲西方的法律传统、罗马法的精神、英美法系思想、大陆法系思想、中国现代法律体系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关系;德国的哲学、文化和科学,主要讲德国历史土地文化与民族、德国文学——哥德和荷尔德林、德国现代哲学、德国社会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科学与现代大学制度;权利和自由主义与市场经济,主要讲西方的权利思想与历史、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权利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权利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等;民主与现代西方社会,主要讲民主的思想与历史、现代民主制度起源与发展、美国的民主、现代欧洲的民主、现代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后现代主义——话语、权力和文明的秩序,主要讲西方历史的构造与解构、理性与非理性、权力话语、知识、文明与颠狂;西方中心主义与反西方中心主义,主要讲什么是西方中心主义、 代表观点、 斯坦福革命、 东方主义、 文化多元主义的现实与可能性;西方艺术、西方音乐与西方建筑,主要讲古希腊的建筑、古希腊神话与文学艺术、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绘画和艺术、西方古典音乐,西方现代艺术、西方现代电影。
根据学员实际特点设置课程。北大西学课程设置是创新的。其系统性纵向看,与自身历史相比也是开先河的。课程将西方近3000年文明史的源流演变及思想价值系统梳理,客观公正科学地介绍与讲解。它首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知识性,从古希腊哲学到当代艺术,从西方法律理论到当代电影理论都有教授;其次又具有开放性、全新性和研究性,讲究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讨论与互动,讲义都为教师根据最新研究编写,没有以往教材的重复。其综合性与开放性横向看,全国各高校本硕博从来未有。北大哲学系教授韩水法说,西学班的课程是为没有哲学、历史基础的学员定制的综合性课程。它为学员提供西方文明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全新、系统、纯正成为北大乾元西学教室课程的最大特色。
培训风格道器贯一。西学培训与国学培训风格基本相同:贯道器以为一,既有哲学、宗教等思想领域的形上学,又涉及制度、艺术等具体领域;既传输知识,也注重体悟领会思想智慧;既讲授西方文明的核心,又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为学员已拥有的西学认识找到根源,使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当然。北大西学培训强调案例教学;强调教学的师生互动;强调老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强调教学和企业实践的互动;更强调对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结合。
学员在谈到北大西学培训时,多数都把国学和西学放在一起比较,说明他们对北大的人文教育已有了较深理解。他们说,”乾元国学教室、西学教室带给我化的都是由器向道的升华。西学教室奉献给社会的也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精神的、思想的,北大西学的师资与课程设置都是最强的。所以我们认为,到北大学西学和学国学一样,都是超值的。”
培训形式丰富多彩。除传统课堂教学外进行形式创新。一是以实物实例教学,让学员亲身感受西方文明的精深与优美,如西方早期文明的出土文物、经典绘画作品、古典音乐作品欣赏等;二是博物馆等现场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挪到博物馆,导师观场对作品背景、特点和欣赏方法进行讲解或提示,学员现场欣赏研讨;三是游学,最近西学教室组织的欧洲思想智慧之旅,就是踏寻、感受、体悟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和发展脉络。
学员:如饥似渴谋未来
学员普遍反映,北大西学培训的开办,是继国学之后,为他们打开的又一扇文明窗口,使他们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思想实质,集中西智慧于一身。
来源——社会中坚。西学培训班学员主要为社会中坚,全为企业高管、事业高职和政府官员。全球化背景下,虹果要解读文明交融背后的密码,只有深刻理解西方文明,才能拥有广远的视野。北大西学班基于这一目的开课,其学员来源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学有所成的海归精英,他们有国外留学经历但学的多是理工科,缺乏对西学的系统理解;二是国学班高端学员,他们多数已拥有国内名校MBA、EyIBA、经济、金融、科技等观代学科的学位,并已参加北大国学班系统学习,想对中西两学都有全面了解;三是事业有成但发展亟需西学拓宽视野的企仆家。一民企总裁专、]到西学教室来充电,他说,“我的企业马上要和国外谈个大项目,进军国际市场,我要弄懂他们的文化和他们的思维方式。”西学教室里这样的民企总裁很多。
目的——谋划未来。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发展的巨大挑战和机遇,需要吸收、引进、实践,向国际靠拢并经历全球化洗礼,才能在竞争更激烈的明天、在全球大洗牌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学员参加西学班的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知己知彼谋划未来。他们或是正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企业团队领军人物, 或是国内政治、 经济、 法制等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 他们曾经历国际访问和谈判,可因对西学缺乏整体了解工作起来还不能得心应手,要通过对西学的全面理解提升自己,以便未来在国际事务中如鱼得水。他们因对国学有较深理解知道高超的管理在道不在术,而要使道升华到更高层次不仅要了解国学,更需要西学的“他山之石”攻玉,使自己中西兼备,在管理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有一政府官员学员说“北大西学教室不仅是为我们系统传授西学知识,更是为我们进入西方世界深处打开了,心灵通道。中国要走向世界,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把握未来。”
态度——如饥似渴。正因为他们或在“引进采”、”走出去”的进程中已经起步,正踌躇满志准备进军世界,或已经进入国际社会想赢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他们认真听导师讲解,尽可能详尽地做笔记;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向老师提问题,尽可能多地请老师解惑释疑,他们课后认真梳理和思考,主动将知识点系统串联,尽可能快地建立起西学知识结构,他们自发组织讨论会, 辩论会, 对案例和所学与实践进行对接, 使西学知识升华为智慧, 增加实战性和操作性;他们发起中西方文化论坛,将西学和国学进行比较和”存优”,使西学和国学碰撞、融合并产生火花,实现知识——智慧——道的逐层升华。所以参加西学班的学员最大的特点是学得进,悟得深。一位学员甚至发出感慨“中国太需要这样的西学启蒙了!”不少来自政府的公务人员则把学西学看成是修炼,他们表示更看重自身价值的提高。
效果——升华成功。因西学属于舶来品,北大在西学培训时更强调吸收和消化,增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西学培训的核心是帮助学员解决疑惑和问题。就目前学员状况看,西学班学员收获颇大,很多已经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很多学员已从国内的成功走向国际的成功。 从辽宁赶来上课的民企总裁李尚文说,“ 我以前都不敢和外国人说话。 西方是快节奏的, 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很多东西我们不懂。学西学就是要了解西方的思维逻辑、文化习惯,避免在谈判中闹笑话。”还有一位学员表示到北大学西学的满意,他说,“没有比到北大学西学更值的了,看看北大历史上那些中西贯通的名人,就知道学西学只有到北大才是最正宗的,北大本身的兼容并包精神注定培养的必是中西贯通的国际型人才。”
实质:为东西方文明对话搭建平台
世贸接受中国,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而世贸大楼的倒塌,更突出了不同文明在接近过程中冲突与对话的重要性。在今日,了解西方文明已经变成了对我们自己生活和生命的认识。——摘自北大哲学系宣传册
实质上,北大西学培训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里对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有较为系统详细的理解,从而成就一些中西融会贯通、真正拥有国际化眼光和思维的管理人员,为中国走向世界助力,真正实现东西方文明对话。
扫除对话障碍——正本清源。北大哲学系教授说,东西方文明对话尚存在着障碍。虽然西方文明断断续续传入中国已三百年,但中国至今并没有系统、 完整、 准确了解它; 很多人不知晓它的源流、 观念以及依据这些思想和观念所建立的制度。对于西学教育和培训,事实上,大多数人包括社会中坚分子对西学了解也只是一鳞半爪,甚至一些人还存在很严重的误读。他们不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精髓,把消极的、短暂的、已在西方处于穷途末路的糟粕当宝贝。这样的误读会造成双重危害:一是西学糟粕;中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西学精粹不能为我所用,使中华文化不能兼容并蓄发扬光大。而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内西学教育是不足的,甚至是缺失的。只好靠继续教育来弥补。北大西学培训就是要来一次对西方文明的正本清源,从而克服对话障碍学做“西学通”。
创造对话条件——培养国际型人才。西学培训与国学培训作为北大哲学系高端培训的两翼,已成为北大继续教育的著名品牌,成就了哲学系在中西两学高端培训的领先独有地位。赵敦华教授说:国学如果没有西学,就是瞎子,研究国学就失去了现代价值取向;西学如果没有国学,就是哑巴,研究西学就失去了中国的声音。北大就是要培养国际型人才,为东西方文明对话创造条件。赵玲玲说:“西方哲学的起点是好奇心,西洋人的好奇心是因为发掘到自己的无知,他想从知的角度去解决心理的恐惧。”西方现代意识的内涵是理性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对于适应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保持我们旺盛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掌握运用国学和西学的综合思维,实现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对话,正是现今的信息时代极为渴求和企盼的。
搭建对话平台——接轨更自如。在北大乾元西学教室里,有的学员正为西方的管理体系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而困惑。北大西学培训的实质是利用乾元西学教室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全面系统了解西方文化的本源,使他们成为更具国际化眼光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管理精英和商业领袖。导师说,造就西学研究专家并不只是开办西学教室的宗旨,培养中西融会贯通的企业家、政府事业单位领导,真正有效地将西方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到国学与西学相辅相成、东方和西方对话自如才是关键。乾元西学教室的负责人说“北大国学教室和西学教室是一个共同的理念,面对社会精英层面的人群,给他们一个返回文化本源的平台,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好,让他们深入了解文化的根是什么。作为处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不光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也要了解西方文化的根,了解西方文明的本质。这就要搭建一个平台。”■
----------------------------------------------------------------------------------------------------------------------------------------------------------------------------
历史上的两次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西方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指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美国及欧洲各国学术思想的相继传人。中国人对西方思想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斥到逐渐接受,其间甚至有人提出“全盘西化”。专家认为,西学东渐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7世纪(也就是明万历年间)开始,随着国外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同时期西方。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因雍正的禁教、罗马教廷对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人并未完全中止。其突出特点是以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为主,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清政府1860年推行洋务运动,促使西方科学技术再次传入中国。当时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面对西学,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运输等,而未对西方学术思想加以学习,甲午战争后,由于中国面临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并在政治上要求改革,影响非常广泛。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因对政治不满再次提出全盘西化主张,五四运动将此推向高潮。 ■
新闻发布时间:2009-4-16
返回顶部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