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乾元动态 > 乾元国学动态
    正文
北大乾元国学新年论坛(2011)
发布时间:2011-1-20    来源:

        当前,国学热潮方兴未艾。“国学”从学者的书斋走向社会,反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学成人培训项目,乾元国学教室正是这场“国学热”兴起的推动力量之一。
         2005年, 乾元国学教室诞生, 以前瞻性的定位和务实的行动, 带动了社会上学习国学的风气, 启发引领社会精英走向解惑的课堂。随着国学班的开课,乾元西学教室、《周易》高级研修班等又相继问世。乾元国学还推出了国学手机短信、乾元国学博客圈、国学访谈网络直播及多场国学文化论坛,实现了人文培训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高端化的跨越,乾元国学教室被北京大学继教部评为北大继续教育优秀品牌。
        五年后的今天,国学热潮之下正宗传承与利益追逐相互交映,在国学快餐化和功利主义的挤压下,乾元国学又举起了“深度国学”的旗号。他们提出,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了解国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学在当今人类发挥其应有的启迪作用,而不至使国学热流于形式。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王博教授说:“乾元国学五年来已经吸引了一千名学员,应该说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论坛, 从管理学角度、 从政治学角度、 从法律角度、从哲学角度开阔我们的视野, 从而帮助我们对国学的理解达到一个更深的深度。”  乾元国学教室负责人田丽亚说:“ 乾元国学深感更有责任推广纯正、深度的国学,倡导正确地学习国学,真正领会国学的真谛,传承国学的精神,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五年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科全面的一流师资队伍、乾元国学/西学教室纯正厚重的系统课程设置以及乾元国学“返本开新、转识成智、崇德广业、明体达用”的办学宗旨吸引着一期期学员从全国各地来到北大,来到哲学系典雅的小院。如今,乾元国学教室和西学教室在学、学成的学员已达近千名。平日,大家每个月在不同的周末从四面八方来到北大,在同一间教室读书、悟道。为回馈社会及陪伴乾元国学一路走来的广大学员,乾元国学在辞旧迎新之际,特此举办 “ 北大乾元国学新年论坛(2011) ” 及“ 和乐且湛·2011” 新年联谊会。乾元学子五年首聚,盛况难忘。

深度·国学

         2011年1月15日, 北大乾元国学新年论坛(2011)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 乾元国学在学和历届毕业的学员以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近4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王博教授致开幕词, 由王博教授、 冀建中教授和李中华教授先后主持。
        此次新年论坛的主题是“深度·国学”,为期两天,共有七场主题演讲,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余敦康先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于鸿君先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先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部部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先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王博先生, 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张祥龙先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先生从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视角, 纵论东西方文明, 深度挖掘国学与当代社会之意义。

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致开幕词


国学要回应现实挑战

       王博教授说:国学不应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桃花源。国学只有回应现代社会提出的各种挑战,才能赢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说:有些人认为国学是历史,历史是什么?对一般人来说,历史仅仅是过去。但如果国学仅仅是过去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到博物馆去了解。事实上,国学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东西,而是不断与时俱进,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现实挑战才得以延传至今、迸发生命力的。
       他这样解读论坛的主题:国学也不仅仅是抽象或者很长时间经常思辨的哲学。从现在来说,国学会牵扯到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科,正因为如此,不同学科之间,也许存在着一种国学的生命力——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我们可以从经济管理,从政治学,从法律等不同角度讨论国学;而即便是哲学思考,也应立足于一些新的思考,这样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国学的理解达到更深的程度。

管理视角的文化解读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纪委书记,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于鸿君教授认为:一个组织的发展、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文化至关重要。从管理的视角看,文化是一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行为方式或者思维习惯。文化的功能可以整合或者固化人们的价值观,整合固化人们的思维习惯,整合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第一靠行政命令,第二靠利益驱动,第三就是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来源于一种制度的推行,通过制度的推行,使某种制度深入人心,沉淀内化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变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东西。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经济上崛起,然后是军事上的崛起和国际政治上的崛起,但最高层面的崛起是文化上的崛起。文化崛起意味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的接受,被广泛的效仿。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和谐的普世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敦康先生演讲的主题是《和谐的普世价值》。余敦康先生认为,和谐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而是一个全球价值。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自己否定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对话当中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矛盾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中国在这两方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经验。中国人的和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价值理念。近30年来,整合思维取代了斗争思维,整合思维就是和谐的思维。余敦康先生提出,我们可以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西方人也可以接受我们的普世价值,这两种普世价值加起来,是更加广泛的普世价值。我们一方面有国学班,一方面有西学班,目的是互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学为根基,在学习西方思想和中国国学之间,要掌握核心价值观,掌握普世价值,达到一个更高的思维模式。

马克斯·韦伯论传统中国文化—一种批评性解读


 


        李强演讲的主题是《马克斯·韦伯论传统中国文化—一种批评性解读》,对韦伯的中国文化观进行了批评性解读。韦伯认为儒家缺乏超验价值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适应世界而非改造世界,容易导致伦理相对主义、传统主义和权威主义,所以传统中国不可能有法治,只能有人治,在传统中国的框架下,无法提供现代资本主义所依赖的经济伦理,尤其是理性化的法律,根本无法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李强教授指出,韦伯是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对中国很有研究,他对中国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近代以来思想界对中国看法的主流。韦伯的理论中对中国文化既有误读的方面,又有值得借鉴的方面。按照韦伯的分析,中国文化是没有办法产生现代西方那种的理性化的大的股份制公司的资本主义,但是中国有另外一些经济方面的特长,如中国的家庭制度,一种对亲情注重。韦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活力看得弱了一些,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近及远、爱有等差所产生出多重圆圈型的秩序所构建出的要素更能够维持经济的制度和框架。

          张祥龙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儒家如何在当代复兴》。张祥龙教授认为,儒家在二十世纪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大灾难,儒家的道已经被中国主流的知识分子和主流的政治学问抛弃了,在主流社会主流体制中缺少实质性的影响。当今全世界都能感到中国的崛起,儒家不可能靠建孔子学院、树孔子像就能复兴。要达到哲学的复兴,儒学必须在实际生活中要有所作为。首先,儒学要突破二元分裂的思想模式,重新找到儒家的中道。儒学必须重新获得自己的生命源头,不能不加考虑的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系统和话语系统,但应该从当代西方乃至其他文明的思想中吸取精料、哲理和实践。第二,儒学必须反省,批判现代化生活中非自然、非人倾向,必须改造自己,适应这个时代,但是不能对现代社会毫无批评能力和改造能力。第三,儒家要想复兴,不能靠西方化科学化来复兴,没有自己的六艺不是儒家的思想。

           杨立华教授演讲的主题是《黑色地图——中国当代诗歌的汉语性思想》。杨立华教授认为,并非回到古代就是回到国学,而是要把我们的根、把我们现在汉语的根重新扎回古代深厚文化土壤中。北岛诗歌第一个主题是汉语,第二个主题是乡愁,第三个主题词是祖国,但是这三个主题,在不同的诗歌中是分裂的,直到《黑色地图》的出现这三个主题才凝聚在“父亲”的形象里。这首诗歌让人看到了杜甫的某个侧影, 看到的中国古代最深厚的感情的某个侧影, 看到了儒家的某个侧影。 其所揭示的东西, 恰恰就是我隐约看到的汉语性,汉语性思想不在朴素的生命之外,去寻找一个超越性的实体,而超越性的实体就在朴素的生命当中,就在我们对父亲的感情当中,就在我们对根源的不断的回归,就在以情感为本体这样一种情本体当中。

         朱苏力教授演讲的主题是《法律的本土资源》。朱苏力教授指出,国学在今天,太多人只把它当成思想文化或者哲学,其实国学不仅有思想文化的层面, 而且也是制度, 而且这个制度关系到人类最根本性的制度。 尽管由于社会变化, 这些制度可能已经不完全有效,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男女关系。这三个关系是中国古代一个国家的宪法制度、最根本性的制度。君臣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也是其延伸。朱教授通过中西比较,并站在现代人的立场看问题,从儒家文化资源当中,从我们常见的民间称谓、语言、礼仪、礼节、举止,甚至是两性关系当中,分析了儒家对全人类的问题、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问题的解答。他还指出,孔子讲的问题是全人类存在的问题、古今中外都存在的问题,超越了中国,因此所谓国学,在某种程度上把这种意义缩小了。

  

        王博教授讲演的主题是《混沌与宽容》,讲了混沌、秩序与宽容的问题。王博教授从学理上分析了宽容的基础就是混沌,这是老子道家的哲学基础,这个混沌实际上就是根、就是道。秩序是对混沌的一个否定,有了秩序,就有了制度,就有了名分,对我们每个人就有了限制,这就对原始混沌造成了一个破坏,但它也是引起宽容的一个理由。宽容,就是把生命从所谓的名分、从权力掌控的名分里面解放出来,让他们松绑。宽容的真谛是对生命和世界本身的尊重,拒绝以任何的名义,哪怕再美好的名义,去摧毁那个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

         当前,国学热潮方兴未艾。“国学”从学者的书斋走向社会,反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学成人培训项目,乾元国学教室正是这场“国学热”兴起的推动力量之一。2005年,乾元国学教室的诞生,带动了社会上学习国学的风气,启发引领社会精英走向解惑的课堂。随着国学班的开课,乾元西学教室、《周易》高级研修班等又相继问世。乾元国学还推出了国学手机短信、乾元国学博客圈、国学访谈网络直播及多场国学文化论坛,实现了人文培训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高端化的跨越。乾元国学被北京大学继教部评为北大继续教育优秀品牌。

        五年后的今天,国学热潮之下正宗传承与利益追逐相互交映,在功利主义和国学快餐化和的挤压下,乾元国学又举起了“深度国学”的旗号。他们提出,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了解国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学在当今人类发挥其应有的启迪作用,而不至使国学热流于形式。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王博教授说:“乾元国学五年来已经吸引了一千名学员,应该说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他这样解读论坛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里面,国学遇到了太多的挑战。但国学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国学必须要回应当代世界各式各样的挑战,必须有自己创造的根本,才会赢得自己的生命力,因此,国学不应该成为现代人的桃花源。国学也不仅仅是抽象或者思辨的哲学,国学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不同学科之间也许存在着一种国学的生命力,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论坛,从管理学角度、从政治学角度、从法律角度、从哲学角度开阔我们的视野,从而帮助我们对国学的理解达到一个更深的深度。”乾元国学教室负责人田丽亚说:“乾元国学深感更有责任推广纯正、深度的国学,倡导正确地学习国学,真正领会国学的真谛,传承国学的精神,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闻发布时间:2011-1-20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