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机构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笔者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很多成人培训机构。但真正像北京大学国学培训班这么热的,还真是少数。近日,笔者接触到一些已获得MBA、EMBA学位的老总,他们都在如饥似渴地学国学。问起他们为什么这么热衷国学的时候,他们说,“你如果能避开社会喧嚣,认真坐下来读《四书五经》、《唐宋诗词》,你会惊喜发现,中华国学竟有如此诱人的魅力。” 无疑,这种感受是北京大学国学培训带给他们的。北大首开国学培训的做法不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彰显出北大人复兴文化的自觉。
条件:积淀造就领先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排在国际赛场上战胜韩国男排时,北大师生群情激昂,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中华的振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由北大哲学系2005年11月创办的北大乾元国学教室,正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实践。到目前,北大共举办国学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400余人;举办董事长国学班15期,受训学员近800人。
没有人不承认,北大乾元国学培训在全国同类培训项目中独占鳌头。而造就其领先地位的正是北大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不息延续。
历史——领先地位为培训增加权威
历史上北大的领先地位首先为国学培训增加权威。
蔡元培、杨昌济、胡适、陈独秀、章士钊、马叙伦、熊十力、张东荪等知名学者为北大国学培训增加了光环。北大历史上除有名人执教外,还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仅哲学系就培养出8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北大不仅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北大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也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因此从乾元国学教室开办那天起,北大哲学系就以其历史上的哲学领先地位为国学培训自觉导航。
90年探索为中国建立多座思想丰碑。
北大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是任何一所大学难以相比的。90多年的思想学术、人文境况、政治伦理、社会良心等方面的探索与思考,北大建立起一座座思想学术丰碑。1914年哲学系的首届学生中有陈钟凡, 1915年第二班学生中有冯友兰,1916年第三班学生中有顾颉刚。当时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名学钩沉》、《儒家玄学》、《二程学说》、《诸子考订》等。1917年, 蔡元培发起成立 “ 进德会 ” 并关注伦理学, 成为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17年12月北大成立哲学门研究所, 1918年2月成立哲学门教授会, 此举标志着中国哲学发展进入新阶段。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当时堪称典范。20世纪20年代以后,哲学系开课有庄子哲学、 程朱哲学、 老子哲学、 王阳明哲学等。 期间梁漱溟讲 “ 儒家哲学 ”,熊十力讲“唯识学”和“新唯识论”,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史”,汤用彤讲“中国佛教史”。西南联大时期,冯友兰除讲“中国哲学史”外还讲“史料学”,汤用彤讲“隋唐佛学”、“魏晋玄学”,王维诚讲“老庄哲学”,任继愈讲“朱子哲学”。同时,汤用彤出版《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冯友兰出版《贞元之际所著书》6种,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奖,成为近代中国学术史经典。一座座丰碑使北大国学培训在国人眼中更权威。
师资——优秀导师为培训增加实力
国学,是炎黄儿女的魂魄,华夏文明的根基,是我们生存与生活的支柱。北大人一直延续着复兴文化的自觉,而优秀卓越、学养深厚的现代导师队伍,为北大国学培训增加了实力,使得这种自觉成为实际。
北大乾元国学教室以北大哲学系为基础和后盾, 携手北大中文系、 历史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华书局等在各学术领域领先的国学专家学者,形成一个阵容强大、学科全面、资源稳定、造诣一流的导师队伍。北大国学培训导师以前辈为榜样,以历史辉煌为鞭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国学传承再次发挥显著作用。
导师汤一介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先后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美国俄勒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麦克玛斯特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等。汤先生乃书香门第,哲学世家,其父汤用彤是现代中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
导师余敦康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3年至2002年, 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哲学论集》、《易学今昔》、《内圣外王的贯通》、《守教·哲学·伦理》、《何燕王弼玄学新探》、《魏晋玄学史》、《周易现代解读》等。
导师楼宇烈是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 先后任北大宗教研究所所长、 学术委员会委员、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副主任,同时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副会长。同时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全国宗教学会理事, 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孔子文化大学客座教授,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导师李中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几十载寒窗苦读,尽得名师真传。李中华教授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扛鼎人物之一,他带出的研究生、博士生,成为北大和诸多大学的教学骨干。由他领衔修订的《中国哲学史》成为北大和众多大学的必修教科书。
导师陈来现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儒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哲学会 (ISCP) 副执行长(总部在美国)、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导师王博为北大哲学博士, 北大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古代中国哲学, 尤其偏重在道家、儒家、早期经学和出土文献等领域。已出版专著四部,《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简帛思想文献论集》、《易传通论》和《庄子哲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同时,国学培训继承北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光荣传统,坚持以中华国学为文化之本,吸收消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这种坚守中本西用是国学无可挑剔的文化复兴正位,更使国学培训在国内外都具很强的权威性。
主线:把握核心和基本精神
北大在国学培训中,始终把握一条主线,这就是国学的核心和基本精神。
和谐 中华文化的核心
教授们普遍认为,中国文化中“贵和持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是普世的,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
国学教室导师余敦康在课堂上以自问自答形式讲解国学的核心。他说,和谐是不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呢?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言,提出一句话:不仅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整个联合国要共建和谐世界。美国要把自由、民主、人权强加给世界,我们中国可以把“和谐”二字推向世界。国学西被,向西方推什么?不是推中餐,推烤鸭,而是推“和谐”二字,共建和谐世界。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髓, 学国学一定要了解这两个字。 如果没有对和谐的自觉认同, 就永远不懂得国学。 所有学问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和谐”二字是贯穿整个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红线。和谐包括多层次: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大和谐; 天下国家, 和谐万邦, 这是国际层面; 国内上下和谐、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个人身心,保持和谐心态。和谐无所不包。中国的国学,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还有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全都贯穿着这个核心价值观。
传承 重在把握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中,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张岱年认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刚健有为;二和与中;三崇德利用;四天人协调。楼宇烈认为国学的精神就是中国的品格。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之学,是兼容之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国学精神是华夏民族五千年上下求索凝结成的瑰宝。国学精神奠定了社会精英修内圣外王之道的基础。他说,中国文化的结构就是儒释道三家,它们构成中国文化的整体内容,都能指导人的思想、言论、行动。它们的一个共同精神,是启发和调动信仰的自觉性。换句话说,就是调动、启发道德的自觉性,人格的自觉性。
王博教授就“国学”精神解释说:“‘经’体现生命的常态;‘史’体现生命的经验;‘子’突出宽容精神,体现生命的多元化;‘集’强调生命的均衡,体现生命的内涵……”
同时儒家的 “ 仁智礼义信 ”, 《易经》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也是乾元国学教室强调的重点。教授们认为:中华文化的不间断性,显示出其辉煌、伟大、韧性的生命智慧;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体现出中国多民族、多习俗和谐和生的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的丰富性,凸显中华文化并行不悖的宽容精神。
品牌:“乾元”以高品质成为旗帜
北大国学培训注重品牌建设,并将高质量、高品位作为打造国学培训品牌的基础。乾元国学教室在全国开国学培训之先,其办学宗旨是:返本开新,转识成智,崇德广业,明体达用。国学教室将此“十六字”方针自始至终贯穿在国学培训中,使培训方向明确,保证培训始终在高质量、高品位上运行。
乾元国学 培训的响当当品牌
乾元,一个古老的词汇。《周易•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是宇宙气象的本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天道立万物以位正恒久,育万物永荡冲和之气。这就是乾元国学品牌名称的由来。
在国学教室课程中,“根”、“返回”、“精神内涵”等概念贯穿其中。学员在这里并非研究训诂、辞章,也不仅仅是进行哲理思辨、探求人类终极目标,他们学的是国学精华,是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如今,乾元国学已成为北大高端培训的精品项目,为国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为国学吸收、消化和融合世界先进文化,从而丰富国学,使其成为和谐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乾元国学教室开办之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和思考。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重量级媒体均对此进行报道。不少知名大学迅速行动,或复制,或紧跟,国学迅速进入其高端培训,这对中华文化的复兴、对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的落实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北大的国学培训,推动国学热持续升温,“乾元”,就此成为北大高端培训响当当的品牌。
课程 源头起步系统且灵活
北大乾元国学教室课程设置强调源头起步,课程安排以其系统、实战和灵活为重要特点。
系统性。北大国学培训从中华文化的源头起步,按照中国文化发展阶段一步一步从古到今。乾元国学教室教授的内容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五经包括了《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导读之,可领悟中国国学之博大精深。史学名著含《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导读之,可以史明鉴,领会历史长河的变迁与人生变化,汲取深邃的历史与人生智慧。其课程设置为三年,第一年为源头经典,第二年和第三年为发展各阶段精华。学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上课。这样的课程方便学员系统领会中华文化的实质和内涵,从而实现德业并优、人生提升。
实战性。乾元国学教室的课程特点,主要紧抓融合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蕴涵的哲学思想,古为今用;甄选现代管理者发展所必需的修身、修行、修心之心学,为企业发展万物变正。北大乾元国学教室的教学方式,以国学原著为读本,精读原著,使学员感受中国古文化之博大精深;以思辨之方式,融入学员的实践哲学,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因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导师结合学员思想和事业实际,把高深的传统国学精华融入现实,使学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启智慧之窗,平静浮躁和喧嚣,从而使管理进入到无为而治、出神入化的新层次。
灵活性。乾元国学教室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异地授课方式,让学员亲临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浓郁气息;策划特色课程,晨读《四书》等古典名著,让学员心灵回归到童真的启蒙;结合太极与自然,让学员体悟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境界。例如,北大乾元国学教室有几期培训班将课程第一单元安排在北京大学上,主要精读《四书》之《论语》,教学员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使其“成为、成人、成己” 。第二单元上课地点安排为“丽江游”、“东北游”或“香格里拉游”。
学员 静心悟人生成最大特点
北大国学培训定位社会中坚,它以前瞻性眼光和务实行动,以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经典,以“和谐”、“仁义”、“刚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国学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启发高层管理者、社会精英解惑悟道、提升人生。这在北大乃至在全国独一无二。
北大乾元国学教室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高端群体。学员整体素质高,构成呈教育背景高端化、管理职务高层化等特点。有国家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民营企业家;有高层政府领导,国家部委领导和司局级干部;有国家科研单位的高职人员。国家部委一个副部级干部连学三年还想再学。他们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走进国学教室,聆听导师精准通俗的授课,感悟先哲博大深邃的思想,开启内圣外王的智慧。
乾元国学教室学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甚至海外。从内地到边疆,学员几乎分布在中国所有省份。远的有云南、新疆、广东、广西等,他们周末乘飞机来,学完再打“飞的”回。近的如河北、天津等,学员多在周末自驾车来。海外学员有台湾的、香港的,一位美籍华人专程从美国飞来读国学经典。他说:国学的根在中国,北大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地,学国学到北大才能学到正宗的、权威的。
北大国学学员的最大特点是更能静下心读经典。一是因源头起步的系统教学更能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他们感到要学的东西太多,总觉得时间不够;二是北大国学培训的“明体达用”宗旨,界定了国学传授的终极目的,诸多困惑和问题促使其静下心到国学中找答案;三是国学传授重在“学”,学养无止境、思想不封顶,北大国学教室慢慢将他们引入到悟道境地;四是国学的丰富使其忘却现实中的浮躁和繁华,自觉净化心灵;五是国学班学员非组织选送,多为自愿报名,学费自掏腰包,学员主动为感悟人生而来,故能坐得下、读得进、悟得深。相比当下工商管理等其他高端培训班,国学班学员少了些许请客送礼、赴宴交往的世俗之气。
创新:传统引入时代元素
国学的核心是和谐,北大国学培训的教学创新,则将和谐发挥得淋漓尽致。围绕“国学”主线,将传统培训引入最新时代元素,从而使中国文化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重焕异彩。
课堂 老教授不拒绝现代化手段
在国学培训中, 仍有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 但这些传统教室, 早已与现代化多媒体紧密融为一体。 教室前方有投影和大尺寸荧屏,课堂内布有宽带网线。国学教授和导师均以“大家”的超前意识与时俱进:备课用电脑,上课用PPT课件,现代科技与传统课堂在这里结合得完美统一。教授有时用粉笔板书介绍国学名词或人物,有时用 PPT提示国学观点和语录。国学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可在教授传统文化的传统课堂上, 处处都有新的时代元素, 时时都透着现代化气息 。国学内容与时代需求接轨, 传统教学环境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北大时代先锋的形象被那些董事长、总裁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网络 一根线将传统与科技相连
2006年北大哲学系创办乾元国学网。国学,是积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技术,是新时期的现代化工具。一个是几千年的积淀,一个是新时代的宠儿。国学网就这样用一根网线把传统与现代连在一起。国学网设置6个栏目,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学术资源”,网友都可以在这里体会国学智慧的魅力,感悟国学导师思想的深邃。将国学搬上网络,让不能亲自到国学班听课的网友在这里自学国学,通过屏幕网线将国内外迷恋中国文化的网友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教学手段和形式引进时代元素的创举。企业家班教师杨立华教授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写道:“国学进入网络生活的意义,我觉得更是阅读空间的建立。假如某一天晚上能宁静地读一小段文章,这一小段文章带给我们的享受,就能给一天的生活带来光彩,瞬间点亮我们灰暗、仓促、草率和充满交换的生活。”
通讯 纸媒与网媒联姻资源再利用
2005年 12 月,国学教室创办每期8个版面的《乾元国学通讯》,报道教学动态,记载授课精华,发表学员心得体会。《乾元国学通讯》对国学大师的文章、观点等进行导读和诠释,以引领学员学习,帮助学员理解。到目前,《乾元国学通讯》已出版16期,33 万字。国学大师庞朴亲自为《通讯》题词,国学大师汤一介、余敦康、楼宇烈、李中华、赵敦华等均在上边发表文章,学员也在此写学习心得和感言。《乾元国学通讯》除按平面媒体出版外,其最大意义在于网络化,利用网络瞬间传遍世界的优势,让无缘读到纸媒版的国学爱好者能在网上睹其风采。《通讯》纸媒与网媒结亲的做法,使北大国学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并方便国内外国学爱好者学习。
博客 以时髦面孔交友论道
2006年7月,北大国学教室与《光明日报》国学版联合创办“乾元国学博客圈”。博客,是互联网的时尚角色。国学博客打破时间空间疆界,为国学爱好者提供互动平台,北大教授汤一介、庞朴、余敦康、李学勤及全国50余所高校和社科院160多名学者同时加盟。众学者在博客圈将百家争鸣的鲜活时代再次展现:孔子的儒雅、 孟子的雄辩、 庄子的洒脱、 屈子的忧伤、 李白的豪爽、 杜甫的深沉……人们从这里感受古国文明的厚重沉稳、博大精深。开通博客2年多来,网友点击率高达数千万次。国学以亲切姿态走出清高的象牙塔,以时髦面孔走进人们的喜怒哀乐。博客圈中,网友对此有不俗见地:“连国学也‘博客’起来,是始料未及的。国学与其说是一套有确定边界的学术知识,毋宁说是一个‘动词’,与博客的私人表达结合在一起,则意味着一种超越,为自己的生存赢得厚度,对多角度的理解赢得平衡……”
短信 古老与时尚的完美嫁接
2006年4月,国学教室与相关单位推出“手机国学课”,将古老国学嫁接在现代短信上。短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已变成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节日问候、感情沟通到新闻速递、天气预报,甚或阅读幽默后的开心一笑,越来越多的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短信。汤一介、余敦康、楼宇烈等15位国学大师亲自选录、汇集名著语录,内容深奥的还专配注解。国学短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国学无处无时不在;二是内容高度浓缩精炼,国学大师将国学精髓以最简洁凝练的语言解读,让阅读者过目难忘;三是小往大来的交换, 使国学短信既轻松又超值。 国学与短信的嫁接不仅仅是个创举, 它简直就是个神话。 这种对接如此天衣无缝,这个神话既古老又现代充满迷人魅力。它是现代短信与古老国学的对话,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与新时代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本身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目标: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国学教室”主要基于三个想法:一是为国学正名,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时候担当维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使命;二是循名责实,使中国国学名副其实,国学精华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国学讲求个人平和、社会和睦、自然怡适;三是让国学西被,在目前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让国学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说北大国学培训的目标是高远的。这仍然是个复兴中华文化,让国学为世人所知、让国学服务世界的大话题。
人类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均发生重大变革,文化价值体系也发生根本变化。文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世界一体化,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这个转型期的文化需求是多元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和谐特质,注定将在这个转型期占据重要地位。北大哲学系李中华教授在《人类文明的转型与国学》中说,世界多数学者已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1998年1月,当代2/3的诺贝尔奖得主共75人聚会巴黎发表共同宣言。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宣言写进中国儒家伦理,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底线伦理,普世伦理。其他宗教伦理都不行,都不能相互接受。只有孔子是道德的黄金率。宣言提出要改变人类的困境,要更张人类之所为,要在诸多领域实行变革。其变革的指南要到东方文明中去寻找。
另一方面,面对21世纪环境资源、文化冲突,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还是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均开始认真反思传统经营方式、竞争手段和发展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纷纷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世界普遍出现反思传统、走向自然、文化回归的思潮,国学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人们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破解迷思、汲取灵感、反哺修炼、追求超越。
国学大师汤一介说,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必先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这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社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极其复杂而难以解决;三是个人自我身心内外的问题,个人的身心内外的矛盾已成为时代病。也就是说,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人的矛盾、人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我国儒学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正好可以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或者说可提供解决三大矛盾有意义的思想资源。汤先生在他的博客里写道:“21世纪是经济一体,是地球村的时代。把好的文化放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文化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保存不同,和而不同,才不会有矛盾冲突,不会有战争。天下大同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很可贵。”
楼宇烈教授不仅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也探讨在交流中我们应坚守的立场:“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共存。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类型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主动地寻找它们之间的那种互补,也就是取长补短。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可阻挡的文化交流的潮流中,树立起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一个前提。一旦有了主体意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不足之处就会看得很清楚,这样就能取长补短,使之恰如其分。从古至今,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交流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互相融通是一种交流,互相冲突其实也是一种交流。这种交流总是以一种文化作为主体去吸取另一种文化中对自己有益的营养成分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
赵敦华教授的观点显得很大气:“ 现在,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政治大国。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学者, 应该有文化大国的心态和思想准备, 通过与西方强势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向世界贡献出普遍的理论和价值观。 这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倡导普遍主义的根本理由。” 可见,在北大乾元国学导师心里,让国学走向世界是他们的更远目标。
链接:北大哲学系历史
北大1912年设立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哲学从此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独立学科。1914年哲学门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教育的开始。1919年哲学门更名哲学系,成为我国高校中最早的哲学系。
1937年, 因日本发动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 与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相关科系组为西南联大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哲学系随校北上, 恢复北大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汇入北大, 壮大了哲学系阵容。1978年以来哲学系学科门类逐步完备。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08-12/26/content_136748.htm
新闻发布时间:2008-12-26
返回顶部TOP